2025年4月1日,我会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在西宁进行了交流和座谈。我会理事长徐光、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杜捷、副理事长邓尔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永禄等参加座谈。

杜捷理事长首先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多年来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新一届理事会人员架构和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做了介绍。他指出,2012年青海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旨在宣传和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三江源“中华水塔”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基金会作为青海第一批5A级公募基金,在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发挥了为政府拾遗补缺,为事业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念兹在兹,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近年来,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家、金融机构、各单位以及爱心人士纷纷主动投身到三江源母亲河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给予了基金会极大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善举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鞭策,下一步基金会将围绕全省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工作大局,加大项目储备,开发设计一系列公益项目,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开展工作,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邓尔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永禄分别发言,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开展公益项目的现状、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需求及特点等方面作了相关介绍。
徐光理事长表示:三江源地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为整个亚洲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支撑。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经过五年多的试点探索和两年多的建设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和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青海开展了多个公益项目,“力士绿哈达行动”、“三江源·沁源行动”、“滴滴守护”等项目,通过生态管护员培训、水源地保护、公益造林、生态修复等方式,成为深度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典型案例,在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有益的经验,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