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基金2025年计划开展“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协同促进”项目,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方向开展研究。
现以公开、公平原则,面向社会征集一家专业研究团队,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方向下“可再生能源储能配置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一、工作内容
本项目聚焦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储能配置中的关键问题,旨在建立统一规范的新能源投资价值量化方法体系和储能配比准则,并结合典型区域开展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企业投资和工程实践提供量化支撑与决策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新能源投资价值量化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定量评估模型,分析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新能源投资价值、协同环境价值等方面的差异。
2、优化新能源与储能的配比策略:研究新能源与储能的合理配比,探索新能源与储能最佳配置方案,分析储能时长对配比的影响,为政策引导和企业投资提供参考。
3、区域化分析新能源与储能的投资价值与配比:基于典型区域的实际数据,分析区域电源结构、供需特性对新能源投资与储能配比的影响,提出区域差异化的优化方案。
二、工作产出
1、研究报告:
完成《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投资价值评估与储能配比优化方法》研究报告一份(报告总字数原则上不低于3万字),具体内容包括:
(1)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新能源投资价值量化方法
通过构建定量评估模型,分析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其投资在电力供需平衡价值与协同环境价值等方面的体现与差异;测算新能源投资在至少2类供需特征模式下协同环境价值的差异性,为新能源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面向市场化运行的新能源—储能配比优化分析
聚焦于新能源与储能的合理配比问题,构建覆盖电能量市场、碳市场收益及寿命成本等因素的优化配置模型,重点分析新能源和多时间尺度储能的协同效应,至少考虑两类储能,并提出适用于不同区域的配储比例量化方法。
(3)基于典型区域实证的新能源投资价值与储能配比差异化分析
基于实际数据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系统分析不同区域在新能源投资价值和新能源储能配比方面的差异。评估区域电力供需结构、资源禀赋对投资回报率及配比策略的影响,识别区域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区域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方法支撑。
2、计及区域异质性的新能源投资价值量化分析模型:
构建计及区域异质性的新能源投资价值评估模型,模型能够涵盖至少3类区域异质性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区域供需结构差异、资源禀赋特征等),模型需要内置不少于3种发展情景(基准情景、高碳价情景、快速成本下降情景)的建模分析,支持用户自定义组合分析异质因素对新能源投资价值的影响。
3、典型区域实证分析: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区域,开展投资价值与储能配比的实证评估。针对所选区域,设计至少2种储能配置场景(如短时2小时、中长时4-8小时储能容量配比方案),输出至少4类量化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储能与新能源最优容量配比、年化系统成本降低比例、单位减排成本等,识别区域间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形成区域投资决策建议。
4、成果发布与宣传:
(1)举办1次项目结题评审会(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专家应具备副教授、副高级职称以上资质,在新能源与储能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参与活动人员不少于15人);
(2)负责完成研究成果与宣传材料的印刷制作,通过参与行业活动、论坛、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发布项目成果,成果发布触及总人次不少于300人(包括现场活动与线上传播),提升项目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影响力,促进研究成果在政策制定与工程实践中的落地转化。
注:本任务所产出的研究成果均需通过专家验收,归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执行单位双方共有,且基金会有权出于公益目的使用项目研究成果。
三、应征单位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不面向个人;能够开具正规票据,且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
2、申报单位有稳定的工作团队,具备履行合同、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专业能力,签署协议人员组成应与申报时保持一致。课题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政治素养,原则上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主持过能源电力规划领域相关科技项目1项,课题组成员应至少拥有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博士及以上学历4人。
3、项目团队应在能源行业低碳化转型、能源电力规划等相关领域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能按照基金会财务管理要求使用项目经费。
四、经费支持
本项目预算不超过966,000.00元(如总预算超过966,000.00元则视为无效申报),包括但不限于资料费、印刷费、人力成本、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和其他费用,具体预算由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按要求测算编制。若预算中涉及机构管理费,所占预算比例不得超过10%。预算总额超标或管理费占比超标将视为不合格申报材料。委托执行协议签署后,任何超过15%幅度预算的调整须提前书面征得同意,请按实际需要慎重填写预算。
五、申报要求
1、申报时间:2025年9月4日 - 9月15日
2、材料要求:
(1)下载《振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基金“可再生能源储能配置中的关键问题”项目申请书》(详见文末附件),填写并加盖公章。
(2)申报单位资质:
①提供营业执照等与其单位性质相符的资质证明材料;
②提供银行开户许可证或其他银行开户证明材料(如有);
③申报单位认为其他有必要提供的材料扫描件。
(3)提交方式:有意者,请将上述材料盖章后扫描,合并为一个文件,于2025年9月15日下午4点前发送至jiangyinong@cepf.org.cn,逾期视同放弃(以收到申报材料扫描电子版邮件时间为准)。同时,请将上述申报资料纸质件快递至下方邮寄地址。
联系人:姜老师,电话:010-67130419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704
资料请注明:项目名称+申报机构全称
六、评审流程
1.本征集公告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采招网进行发布;
2.收集申报单位材料;
3.项目部门就申报项目进行初筛,如申报单位提交材料不满足征集公告中要求,取消其申报资格;
4.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综合评审;
5.推荐委托执行单位在基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采招网进行公示。
七、其他事项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仅将申报单位所提交材料用于本次评审工作。如果发生我会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不可克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战争、地震、洪水、火灾、罢工、新冠肺炎疫情(含其防控措施)等导致活动无法开展、终止或延期,我会会以邮件或短信的方式通知申报单位,如因以上原因造成申报单位损失的,我会不承担相应责任。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2025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