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项目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蒙新河狸保护 > 项目动态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享地球之美②|从“河狸食堂”到生命绿洲——阿勒泰的生态守护手记

  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行动,呼吁公众共同守护生命共同体,为构建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坚实力量。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基金会推出系列公益项目展示,让每一次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凝聚成守护万物家园的绿色力量。

  自2021年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展开了一场守护生命家园的接力行动,为濒危物种筑巢,为野生动物架起归家之桥,以行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承诺。
  2021年:种下希望,回应地球之约
  蒙新河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于新疆乌伦古河流域的“活化石”。它们筑坝蓄水的习性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但栖息地食物短缺导致种群岌岌可危——其数量一度不足600只,成为我国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

  为响应COP15《昆明宣言》“2030年生物多样性恢复”目标,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泡泡玛特及设计师Ayan设立专项基金,启动“蒙新河狸保护”项目,以科学修复为核心,在阿勒泰种下26000株杨树与灌木柳,打造“河狸专属食堂”,同步改善乌伦古河流域水土环境。

  2023年:公益林扎根,生态链重生
  随着“泡泡玛特河狸保护公益林”正式落成,乌伦古河畔重现生机。成片林木不仅为河狸提供稳定食物来源,更吸引鹅喉羚、金雕等野生动物回归。三年间,河狸种群数量增长20%。项目还调动180多户牧民和近百人志愿者参与种植和后期管护工作,积极探索项目实施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长久保护机制的建立,为推动蒙新河狸保护和河谷绿洲生态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为乌伦古河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奠定实践基础,阿尔泰山隔壁荒漠和河谷绿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工作借鉴。

泡泡玛特河狸保护公益林
  2024年:野化训练,为生命点亮归途
  基于前期经验,我们于当年启动了“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救助回归计划”,以科学化、人性化设计,为受伤的野生动物搭建“重返荒野的阶梯”。在阿勒泰富蕴县的救助中心,项目帮助改造3个野放区为5个仿自然训练场,增设喷淋设施、模拟雨天躲避场景;在林间空地建设独立康复区,用板条隔墙减少人为干扰,帮助动物过渡适应;为猛禽设计30米飞行训练走廊,为动物幼崽打造捕猎障碍课程;建立中国首个多物种野化技术档案,涵盖6大类动物生存技能训练指南......项目计划救助至少20只受伤动物并助其重返自然,并整理发布《阿尔泰山野生动物野放技术指南》,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救助小北山羊

放归草原雕
  守护,是为了万物共荣的未来。从种下一棵树到护送一只动物回家,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始终相信:生态保护不是单行线,而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当公益林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当放归的鹰隼掠过阿尔泰山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种的延续,更是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承诺。
  让保护成为一种习惯,让共生成为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