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生态系统(Blue Carbon Ecosystems)是指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碳的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和沉积物中。蓝碳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美乐家自然环保基金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2025年计划开展蓝碳与气候挑战应对项目,促进社会各界在气候前沿话题上对话和交流互动,探索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挑战,推动蓝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该项目执行单位,具体说明如下:
一、项目工作内容
1. 工作内容
① 围绕气候变化对蓝碳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蓝碳对气候变化的缓解作用等热点议题,在国内开展1场对话交流活动,通过对话交流活动,旨在分享气候变化适应经验,促进蓝碳与气候适应领域的多方交流,推动多方在蓝碳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共同行动;
② 线上线下结合,讨论分享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经验与技术、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核算、蓝碳CCER项目的开发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气候融资与碳定价等;
③ 邀请中外方专家不少于20人,活动规模不少于40人;
④ 参加对话活动的嘉宾均为在蓝碳、CCER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知名专家。
2. 预期成果
① 组织1场符合工作内容要求的对话交流活动;
② 撰写1篇宣传稿件,传播发布不少于5次,增强公众对蓝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③ 1份项目总结报告;
④ 形成1份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行动建议或方案,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 实施周期:原则上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2025年11月30日前
4. 资金预算:不高于人民币40万元。预算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服务费、文案策划费、人员费、税费等相关费用,如有服务费或管理费,所占预算比例不得超过预算的10%。预算总额超标,服务费或管理费占比超标均将视为不合格申报材料。
二、申报单位要求
1. 申报单位须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组织或相关政府部门等,且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无不良记录;
2. 申报单位须可开具正规票据;
3. 申报单位有稳定的工作团队,具备履行合同和组织实施申报项目的专业能力;
4.能按照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财务管理要求使用项目经费。
三、申报时间
申报时间:2025年4月11日—4月22日
四、申报材料要求
1. 下载申报表(详见文末附件),填写并加盖公章。
2. 提供营业执照、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等与其单位性质相符的资质证明材料 (社会组织还需提交年检合格等相关资质证明材料扫描件) ;
3.提供银行开户许可证或其他银行开户证明材料(如有);
4. 项目方案;
5. 项目预算;
6. 2个以上相关项目案例;
7. 其他申报单位认为有必要提供的材料;
以上资料需要确保真实有效,并全部加盖单位或机构公章。
有意者,请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22日下午4:30点前将上述材料盖章后扫描发送至wangwei@cepf.org.cn,逾期视同放弃。同时,请将上述申报资料纸质件快递至下方邮寄地址。
联系人:王老师,电话:010-67117240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720
资料请注明:项目名称+申报机构全称
五、评审流程
1. 本征集公告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采招网进行发布;
2. 收集申报单位资料;
3. 项目部门就申报项目进行初筛,如果申报单位提交材料不满足征集公告要求,取消其申报资格;
4.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综合评审;
5. 推荐委托执行单位在基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采招网进行公示。
六、其他事项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仅将申报单位所提交材料用于本次评审工作。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