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穿越沙漠最长的公路,为我们呈现瑰丽壮美的祖国风光;这是一条希望之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为新疆人民连接经济的动脉。但这也是一条正在饱受风沙侵蚀的路…
改变,由一个勇敢的开始而萌发!2018年4月20日,凯迪拉克携旗下经销商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了环保公益项目 “驭”沙计划,——G7公路沿途一带一路生态保护工程,带着勇敢与希望投入到沿途的植树造林项目中,通过探索公路沿线不同荒漠化类型治理的方法,帮助当地减少荒漠化侵蚀,建设G7沿线特色生态走廊,与地方政府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位于新疆的两个项目区于4月20日正式启动,开展G7公路沿途植树造林工程,项目第一年总造林面积5851.67亩,种植苗木71.56万棵,选用适应力较强的当地植物,采用滴灌等适合当地的节水技术,以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和减少水资源消耗。
遏制土地荒漠化,助力绿色“一带一路”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是世界荒漠化程度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
京新高速(G7)连接北京与乌鲁木齐,总长2739公里,先后穿越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近500公里路段为无人区。除沙漠外,G7及其延长线沿途还经过戈壁、草原等,地貌多变,风光旖旎,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但其正面临风沙的威胁,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区道路两旁天然植被稀少,无法阻挡的大风及砂石会侵蚀路基,为通行车辆带来安全问题,甚至会造成交通中断,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帮助当地更好地应对挑战,凯迪拉克携旗下经销商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 “驭”沙计划。项目第一年选择了G7新疆境内相关道路中受到荒漠化挑战较大的两个路段,即G7延长线的奇台农场—一万泉段(奇台项目区),和阿拉尔市—沙雅库车段(阿拉尔项目区),分别在道路两侧种植102.99公里和29.5公里的防护林带,根据当地生态特点,防护林带采取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方式,总种植面积约为5851.67亩,预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1.56万棵。
因地制宜,资源利用合理化
奇台项目区位于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境内,是奇台农场的重要出口路,终点为一万泉旅游景区。该路段自然植被以小型木本荒漠植被和旱生半灌木植被为主,很多路段为戈壁荒滩,项目区计划栽种面积约4496.67亩的植被林木,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长枝榆、紫丁香、山杏、红叶海棠、榆叶梅、竹柳、钻天榆、金银忍冬、沙棘等,预计种植30.5万株。项目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林带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试图打造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靓丽景观带。
阿拉尔项目区位于阿拉尔市域内的阿拉尔市—沙雅库车段两侧,这条道路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进入阿拉尔市的生命线,受沙化、荒漠化侵袭十分严重,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原有植被防风固沙效果不明显。项目区计划栽植面积约为1355亩植被林木,树种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和植被分布现状,选择胡杨、沙枣、果桑、小叶白蜡、刚毛柽柳、短穗柽柳等乔木和灌木类植物,共计种植41.06万棵,预计成活率可达85%以上,从而帮助当地保持水土、遏制风沙、改良土壤、维护生态安全,同时打造“干旱区沙生植物景观道路”的示范,将项目区打造成最美景观带和生态绿廊。
两个项目区均位于水资源贫乏地区,因此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种的均为当地常见的植物,抗旱、耐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部分植物抗盐碱能力强,并有固沙增肥、提高地力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项目区配套节能型滴灌水利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项目除了实现生态效益,还争取为当地社会带来多重效益,提供劳动岗位、为居民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打造优美的景观,带动当地的旅游及经济发展。
探索沙漠公路治理新模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沙漠公路的沙害防治和路域生态修复一直是各方研究的焦点,本项目通过探索公路沿线不同荒漠化类型治理的方法,以打造公路沿线荒漠化治理示范区,帮助当地减少荒漠化侵蚀,建设G7沿线特色生态走廊,与地方政府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为了保障项目实施效果,“驭”沙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持,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除本项目外,凯迪拉克携旗下经销商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同时发起了另一环保公益项目——“小胡杨”计划,在内蒙古额济纳开展胡杨林生态保护工程,也已于2018年4月20日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且意义重大的“长征之旅”,凯迪拉克未来将继续携手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荒漠化治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