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三江源•沁源行动”2023溯源之旅从青海格尔木启程,沿青藏公路探访长江正源沱沱河,一路见证行动落地长江源的成果。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办主任才让端智、联合利华水和空气健康要素品类中国区总经理潘诗阳、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净水产业分会会长唐建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品牌活动部主任、文化传播中心总经理吴长亮、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杨欣等出席活动。

三江源•沁源行动2023溯源之旅
第一站 格尔木长江源民族学校
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唐古拉山乡完全小学,至今已有65年历史。2006年3月,响应国家三江源地区实施退牧还草、推进生态修复总体部署和安排,搬迁至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生源全部来自三江源移民的孩子。2023年,沁园水站落地该校,为师生提供健康饮水支持。

嘉宾参观长江源民族学校

长江源民族学校学生讲解该校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工作

长江源民族学校“沁园水站”和“零废宣教站”揭幕

嘉宾向该校学生赠送环保读物
第二站 绿色驿站—格尔木驿站(海拔2828米)
青藏绿色驿站的首站格尔木驿站位于格尔木市南郊十公里处的109国道旁,由十几个绿色集装箱组成,借助青藏公路空返车辆的运输,把青藏公路沿线可回收垃圾运至格尔木驿站集中处置,再把可降解垃圾运至周边垃圾填埋场处置,使垃圾“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

绿色江河创始人杨欣向大家介绍驿站

基金会支持格尔木驿站开展垃圾集中转运处置
第三站 青藏线—昆仑泉驿站(海拔3600米)
不冻泉(昆仑泉驿)位于昆仑玉珠雪山遥望的三江源保护区与可可西里保护区的交界处, 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在此处穿过,尽管位于高海拔的冷冻区域,但常年泉水清澈见底,清澈泉水源源不断流入黄河长江源头,与浑浊的雪山水并入溪流。

对不冻泉水进行水质检测
第四站 青藏线—昆仑山驿站(海拔4150米)
昆仑山驿站位于海拔4150米的青藏线昆仑山口,昆仑山玉珠峰脚下,有“最美驿站”的美称。

绿色江河创始人杨欣(左二)向王振刚副秘书长(右一)介绍昆仑山驿站

溯源之旅嘉宾与志愿者一起在玉珠峰下捡拾垃圾
第五站 青藏线—索南达杰保护站(海拔4479米)
索南达杰保护站海拔4470米,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位于可可西里清水河畔。保护站除了抓好反“两盗”的中心工作任务,还承担辖区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和丰富的矿藏资源的保护和日常巡护巡线。

查看索南达杰保护站“沁园水站”运转情况

第六站 青藏线—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
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畔,于2012年建成,是中国民间第二座自然保护站。
9月21日上午,“长江1号沁园水站”揭幕仪式在位于沱沱河畔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举行,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这座海拔4600米的“沁园水站”正式投入运行。

“三江源·沁源行动”在海拔4600米建设的“长江1号沁园水站”落成
该保护站不仅是长江源头科考和环保工作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也成为青藏公路沿线热门“打卡点”。“长江1号沁园水站”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站内志愿者、工作者的日常饮水所需,还能为往来司机、游客提供饮水补给。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致辞
“‘三江源·沁源行动’以十年为期,树立为守护中华水塔,为守护生命之源,为‘一江清水向东流’,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的目标,既发挥了沁园品牌的核心能力和技术优势,又为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路径探索和试点示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王振刚副秘书长表示,“更重要的是,随着行动不断深入,三江源·沁源行动将成为一个公益平台,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其中,共同为守护中华水塔做出贡献。”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办主任才让端智致辞

唐古拉山镇党委副书记田虹讲话

联合利华水和空气健康要素品类中国区总经理潘诗阳在仪式上致辞
“‘长江1号沁园水站’是我们目前建设海拔最高的大型净水设备站点。作为一家25年专注净水的企业,沁园带着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服务,经历6000公里之遥,将健康饮水送到守护江源的人们身边。在这过程中,纵然要克服重重困难,而各位合作伙伴对我们的认可就是鼓舞我们持续行动不竭的动力。”联合利华水和空气健康要素品类中国区总经理潘诗阳表示。

发挥平台价值 多方共话守护长江源
为了进一步挖掘三江源·沁源行动价值,更好地为守护水源地做出贡献,在溯源之旅上,行动主办方、发起方代表、净水行业专家等合作伙伴共同回顾行动成果,分享水源地保护与建设“沁园水站”的经验。

第七站 班德湖
班德湖(海拔4600m),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镇以西约30公里处,距离沱沱河北岸最近处约1公里,湖面面积4.5平方公里,湖水流入扎木曲,随后汇入沱沱河。班德湖湿地共栖息着47种野生鸟类和21种野生兽类,其中鸟类有胡兀鹫、金雕、黑颈鹤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猎隼1种濒危物种(EN)、黑颈鹤1种易危物种(VU),兽类有雪豹、藏野驴、白唇鹿、藏羚、野牦牛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白唇鹿、野牦牛3种易危物种(VU)。

吐旦旦巴站长向嘉宾介绍班德湖的情况
在“三江源·沁源行动”2023溯源之旅中,嘉宾前往“绿色江河”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与“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进行了“亲密接触”。

嘉宾在保护站观测班德湖实况

工作人员实时观测、记录班德湖野生动物情况
“三江源·沁源行动”是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支持,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联合利华旗下净水品牌沁园及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行动,旨在助力改善三江源水源地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饮水健康,从而支持高原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达成。
“三江源•沁源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先后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长江、黄河源区以及玉树地区的12个生态村开展行动,围绕“守护净土”、“净美家乡”、“焕新传统”三个板块,支持生态管护员水源地巡护,助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沁园水站”和零废宣教站,守护高原地区人们饮水健康。2023年,“三江源·沁源行动”走进唐古拉山镇的多尔玛村、措力玛村、格勒村、努日巴村四个生态村,助力生态管护员开展水源地巡护及“捡塑”行动,并依托绿色江河的志愿者团队对生态管护员及当地农牧民展开水源地保护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