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生态文明 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是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绿色环保项目,旨在为广大环保社会组织提供资助,支持绿色环保事业开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自2016年项目开展以来,累计资助77家环保社会组织,总资助额超1600万元人民币,有力地支持了绿色环保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提及爱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脑中浮现的或是热带雨林,抑或雪域高原
心心念念的或是振臂呼吁,抑或跋涉远行
然而他们选择保护吾土,让吾乡即是远方
俗话说,近处无风景。人们往往会被宏大叙事与远方之壮丽所吸引,而忽略爱惜身边的美好。我们会因北极熊挨饿而痛心不已,为热带雨林退化而奔走呼号;却容易对垃圾分类欠缺耐心,对生态遭受侵害的家乡漠然置之。还好我们的身边有他们。他们有的15年深耕生态民居的建设与推广,有的扎根山区成为一名梯田文明的保护者。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远方的宏大议题,更在于我们身边日常的点滴累积。
从保护梯田到文明传承:农业与旅游并重,让“世外桃源”名副其实
云南乡间流传着这样一段童谣:“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歌里唱到的撒玛坝梯田,位于红河县宝华乡,总面积1.4万余亩,4300度级,是世界上集中连片最大的梯田,素有“红河县粮仓”之美誉。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人祖祖辈辈都在梯田上耕作。春天唱着插秧歌,秋天唱着迎客曲,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哈尼族人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传统却不等于惬意。云南红河县地处偏远山区,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相较于现代化先进的外部世界,依赖于梯田的哈尼族人仍需要承受靠天吃饭的极高生存风险。为此,哈尼族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前往繁华都市寻找发展机会。梯田随之渐渐消逝,荒废的田野间更多的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世外桃源”亦仅限于游客看到梯田时所发出的一声惊叹。
年轻人纷纷外出,梯田也逐渐荒废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梯田真的就成没落‘遗产’了。”这句担忧来自于红河县哈尼梯田保护项目专职麻金良。他是红河县宝华乡仅有的驻村大学生,是哈尼梯田的“90后”守护者。麻金良本是湖南湘西人。大学毕业之后,他通过电商扶贫项目认识了哈尼梯田,了解了梯田文明面临的危机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红河县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哈尼梯田“90后”守护者麻金良
梯田文明的衰落是由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农耕效能的低下与年轻人的流失等综合因素导致。要想让梯田文明永世留存,就需要让传统梯田在现代社会实现价值。广州市慈善基金会发起的红河县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是希望通过对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和农耕文化的综合保护与传承,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双发展,吸引在外的哈尼人回乡,复兴梯田文明。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双发展,是梯田文明复兴的新途径
面对挑战巨大的未来,麻金良却异常坚定。他表示,达到保护梯田文明这个目标,需要构建一整套良性循环的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梯田所承载的原生态农耕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年轻一代有使命责任将它保护好传承下去,让“世外桃源”名副其实,让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永不褪色。
壮美的撒玛坝万亩梯田
当我们望向远方时,他们关注着脚下的土地。他们所做的并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意义非凡的小事。幸而有越来越多像一汽-大众这样的企业公民一起加入。未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持续关注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凝聚各界力量,投身环境保护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