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青年报携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爱心援建红军桥”捐赠仪式在贵州省黎平县召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捐赠180万元,用于黎平县上少寨公路桥修建项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徐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能源环境部副主任陈俊出席了此次捐赠仪式,并代表合作双方签署捐赠协议,徐光秘书长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颁发了捐赠证书及奖牌,中国青年报对该活动进行独家报导。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徐光(左)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能源环境部副主任陈俊授予捐赠证书及捐赠牌
本爱心援建项目所在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上少寨村。黎平县在红军长征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那里就已经初步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934年12月,红军长征路过黎平县上少寨时,原有的桥已经被损毁,上少寨村民从家里扛来木头、门板,冒着严寒和红军连夜架起了一座木桥,使得红军顺利渡河,摆脱国民党追兵,得以留下休整的机会,人们将这座木桥称之为“红军桥”。83年来,“红军桥”始终是上少寨人生活和劳动必经的要道。每当遭受暴雨袭击时,木桥总是抵挡不住湍急的水势,桥面的枋板总是被冲走,村民外出的通道就会被“切断”。雨雪天气,木桥湿滑,经常有村民不慎掉下桥面,甚至有人因此摔成残疾。由于木桥无法通车,村民们种植的经济作物运不出去,阻挡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
2016年,中国青年报在“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发布了“寨子有座红军桥”的报导,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看到这则新闻后,迅速联系中国青年报,共同赶往上少寨,希望帮助当地百姓脱贫,在了解到村民最真实的需求后,两家单位于2016年10月共同向社会发布了募集资金为上少寨修建公路桥的公益项目。2017年,该项目得到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大力支持,决定独家捐助180万元,用于桥梁的修建。
修建公路桥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交通,也可以减缓原有“红军桥”的交通流量,对这座历史遗迹进行保护,让这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更加长久的伫立于此。公路桥修建完成后,新作两座桥梁也将遥相呼应,作为长征途中军民鱼水之情和新时期反哺革命老区人民的永久见证。
项目所在地贵州省黎平县上少寨的“红军桥”
该项目是精准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典型案例。项目发起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中国青年报通过大量的沟通调研,将对上少寨的扶贫内容由为当地学生捐赠衣被改为修建公路桥,找到了影响当地百姓脱贫致富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上少寨村民的眼里,修建公路桥才他们心里最热切的期盼,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目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正就桥梁设计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等与地方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将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监管,确保该桥梁保质保量的修建完成,成为为当地人民带来真正实惠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