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环境保护部扶贫工作,我会积极引导社会捐赠资金资助项目向部对口扶贫县围场和隆化倾斜。2016年6月22日至24日,为了确定TOTO水环境基金2016年农村水环境援建项目援助地点和了解河北农村、学校基层水环境现状,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徐光、环保部规划财务司调研员王振刚、环境规划院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助理张丽荣、基金会项目管理部主任汪亦红、项目管理部李霄汉、项目管理部李黄豪、东陶(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王俭部长、东陶(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赵婷婷等组成的饮用水安全情况调研小组,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隆化县等乡镇进行了调研。在这3天,我们深入当地农村对缺水乡镇农村和学校用水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部门深度交流,多方面了解到了河北围场县、隆化县对于水援建工程的需求情况。
一、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整体情况及水安全现状
1、围场县整体情况及水安全现状
围场县地处阴山、大兴安岭和燕山余脉的汇接处,是滦河和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总人口53.6万,其中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0%,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围场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8.7mm,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紧缺标准。按照水利部水资源司提出的水资源紧张指标评判,属重度缺水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用水简单粗放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水质为较差的占地下水监测总数的50.0%。地下水监测井水质类别超标的主要参数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县属管理的钓鱼台水库与黑山口水库拦蓄水能力不足。围场县的5个水功能区中,其中仅有2个水功能区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其余3个均未达到目标要求。
围场县政府重点实施安全饮水、除险加固、节水增粮等民生水利工程,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紧紧围绕薯、菜、牧、果、药5个产业,重点解决产业片区、园区和大棚设施的水利配套,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7万亩。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推进乡镇集中供水,已经解决24个乡镇40000口人饮水安全问题。
2、隆化县整体情况及水安全现状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滦河中上游,全县总面积5473.4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其中58%为少数民族人口。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
全县38万农业人口,分散居住在1856个自然村。 水资源量概念上较为丰富,但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近10年连续干旱,造成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农村饮水困难时有发生。长期以来,饮水不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着新农村建设。
隆化县是冀北山地、京津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7.95%。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隆化县饮水水质主要面临着高氟水、苦咸水、细菌超标和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高氟水超标: 隆化县饮用高氟水人口为1.05万人。
苦咸水超标: 全县饮用苦咸水人口有0.16万。
污染水:近年,在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加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用量不断增加,河流及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农村水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残留物,它们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人水环境,造成农村大多数饮水水源污染物含量超标,致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由于隆化县地处深山区,饮水水源大多数为浅井,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且部分偏僻小山村水井数量少,水量小,甚至因地势原因没有水井。据调查,全县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为10.61万。
近年来,隆化县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加大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通过划界立碑、设置围栏、加强检测等措施,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卫生水。加强水污染源头监管,通过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的登记、论证、审批及监督检查工作,合理布设入河排污口,排污总量超标区域,采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措施,从源头杜绝水质污染。
加大水土保持治理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工程的调度和管理功能,因地制宜修建小水库、塘坝、水窖等小型群众性蓄水工程。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条件,科学安排水利项目,保障蔬菜、杏果、水稻等主导产业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灌溉用水。
二、申请我会饮用水安全工程援建的项目
(一)围场县的项目申请点
1、克勒沟村饮水工程
克勒沟镇克勒沟村共有12个居民组,820户3319人,以工商业、马铃薯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社会总面积7785亩,其中耕地面积3585亩,林地面积1850亩,养殖用地面积35亩。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由于区域性干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原有饮水设施已无法满足全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加之大部分生活水井较浅,农药化肥残留和农村自建渗水井内污水长期积累渗入地下,导致水质不断下降,存在较大的饮水安全隐患。
今年,克勒沟镇政府拟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设总投资74万元的克勒沟村饮水工程,资金到位后即可组织实施,工期预计4个月。该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解决镇上820户3319口人的饮水难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镇上先任学校2000名师生的用水不足问题彻底解决。
领导们调研克勒沟村饮水安全项目
2、克勒沟镇先任学校校园饮水工程
先任学校位于围场县东南部的克勒沟镇,是于2005年按照在这里任职县委书记的红军前辈、著名女革命家蹇先任女士遗愿所建,建设教学楼8263平方米,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题写校名。现有中学、小学教学班40个,师生2000余人,多年来,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瞩目,其严谨的校风、优良的班风,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学校师生饮用水全部靠校内仅有的浅水井维持供应,但因学校附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污水等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加之所在地水层较浅,全校师生生活饮用水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解决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克勒沟镇政府拟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设总投资36万元的校园饮水工程,资金到位后即可组织实施,工期预计4个月。
学校篮球场
学校的食堂供热水的龙头,饮用水供应不足,用水高峰时段分楼层供用
学校供水设备简单,靠浅水井为学生们解决日常饮水问题,出水量少
(二)隆化县申请援助的项目
3、韩麻营镇海岱沟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
海岱沟村位于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北部,距县城17千米,该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1185亩。下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无矿产,无产业,有经济合作社11个,群众收入以种植玉米及外出打工为主,2015年人均收入约2200元。全村总户数368户,总人口1260人。其中贫困户232户,贫困人口787人;低保户58户,64口人;五保户13户,13口人。现有劳动力526人。
该村人畜饮水困难,日常用水主要以手压井为主,且水源地碱含量较高。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为让群众喝上安全、干净水,特申请此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解决两个自然村、3个居民组70余户380口人的饮水难问题。
该项目拟采取打深水井→高位水池→管道→入户的模式,分别建水源井2座,高水水池2座、主管网 1.5千米,入户管网 1.5千米。
拟于2016年6月谋划申请,待项目批复后,即可实施,考虑管网占地等因素,于群众庄稼收割结束后实施,11月底前完成。
经预算,该工程计划总投资29.7万元。其中, 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29.7万元,主要用于水井、水池和主管网开挖回填以及主水管购置等支出。
海岱沟村自然环境
村委会办公及活动场所,与村小学(1-2年级)教学点共用楼
河北省隆化县环境保护局驻韩麻营镇海岱沟村工作组王仕刚向领导们介绍海岱沟村的情况和村发展规划
4、 隆化县蓝旗镇千松沟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
该村人畜饮水困难,日常用水主要以手压井或到公共水井担水为主。水量水质不能完全保障,用水不方便。公用水井周围还有农田。为让群众喝上安全、干净水,特申请此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解决该村第五居民组60余户216口人的饮水难问题。
该项目拟采取打深水井→高位水池→管道→入户的模式,分别建水源井1座,高水水池1座,水利配置泵房一处,主管网 1.3千米,入户管网 1.6千米。工程主要以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和群众出工出劳的形式实施。
该项目实施后,将解决该村,第五居民组60余户216口人的饮水难问题,使各农户均实现自来水入户。
该项目拟于2016年5月谋划申请,待项目批复后,即可实施,根据序时进度,结合全村房屋布局实际,计划10底完工,最迟在11月底前完成。
经预算,该工程计划总投资29.5万元,主要用于水井、水池和管网开挖回填以及水利配套部件等支出。
蓝旗镇千松沟村基层干部迎接调研小组的领导们
三、生态扶贫发展经济建议
1、围场县
围场县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县,绿化率56%以上,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国家AAAA级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发现并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有60余处。围场县环境优美,具有悠久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可根据地区发展情况,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同时依托承德、张家口,积极发展旅游业与休闲度假区。
2、隆化县
隆化县虽是水资源缺乏地区,但是境内也有高质量的地下水,如中关镇后中关地下水有治疗高血压的功效,已被开发利用,偏坡营后龙眼的水质接近优质矿泉水的标准,应再作分析测定,以备开发。隆化县还有5 处温泉,已开发有茅荆坝、小庙、七家温泉村,郭家屯的汤泉沟,漠河沟的汤泉,有待开发的有北大坝村的汤沟。可因地制宜,开展休闲度假等农家乐项目,或作为矿泉水水源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可配合旅游业,推动设施农业和林果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以板栗、苹果、山楂、仁用杏、时令果、花卉、中药材、苗木、榛子、大果沙棘等作物,建立规模化经济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