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脱贫-友好发展计划2019年8月善款捐助情况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脱贫-友好发展计划为公益宝贝特定捐款型项目,2019年6月份收到杭州源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定向捐款:362元,项目的累计收到捐赠金额190971元。
二、生态脱贫-友好发展计划2019年8月项目开展情况(由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提供)
1、山西华北豹保护站:
这个月天气干旱,几乎没有下雨,白天阳光炙烤下温度又很高,很多玉米已旱死田中,基地门口的小河已经干涸,牛群喝水也变得愈发困难。这是十几年不遇的大旱,虽然环境和气候总存在周期性的波动,现在这样也许不足为奇,但如果横向对比,十几年前这里还拥有水獭,而如今水量的下降却使得水獭的猎物都十分稀缺。我们不得不考虑自然资源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并且它们有多珍贵。
观察野生动物的粪便
2、野猪防范:
在人兽冲突减缓的社区工作中,野猪防护的声光设备已经火力全开。
隔三差五地,我们便会在夜晚去村旁的农田听听喇叭工作的状况。白天,村民也会向我们反映设备不管用,野猪仍然会来吃玉米等等。不过完全杜绝野猪损坏农田并不现实,重要的是看是否有效减少了野猪对农田的破坏。
村民与野猪的冲突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去村里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反复教他们如何更换喇叭的声音,这样能有效避免野猪对单一声音的习惯。
但也有些村民尚未启用喇叭,我最终也没打听到为什么不用,大概保守的思考方式在这件事中也起了作用。不过这种情况终归是少数,绝大部分村民都积极配合使用设备。在传授了一波更换声音和强调换声音的重要性之后,当天晚上我们便开车来到这个村的农田周围,发现所有的喇叭都换了声音。有的是狗叫,有的是音乐,能带领村民自己去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真正对他们有帮助的。
从 5 月到 8 月底的这段时间,后山上距离基地仅 300 米的红外相机两次记录到豹的活动。
看起来,它们并没有放弃基地,我们认为这也是尝试友好自然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结果,也希望之后能逐渐让当地人有类似的尝试。
我们问了四个村民,如果有一天野猪全部消失,一个不留,你们高兴么?竟然有三个村民表示,野猪一个都没有了也不好,虽然无法解释清楚,他们只能带着这里的口音说:“什么动物真要没了也不行。”
2、野生动物救助:
接收动物:短趾雕、貉、狍
经过几天的照料,短趾雕恢复了一些生气
利用绳子吊起食物,训练貉的觅食能力并且锻炼机能的协调,增加肌肉强度
8 月中,之前被救助的黄鼬被放归了野外,在放归前我们将它专业到野化笼舍,经过一周的适应之后我们打开笼门,让黄鼬自主离开了笼舍,之后我们还持续在野化笼舍附近提供食物, 这样即便它在野外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可以有补给,但提供的食物的量会逐渐减少,以此来鼓励黄鼬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去学会在野外的生活,现在,它已经不需要我们提供食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野外了。
我们还短暂地接待了一只亚成的狍子,没有外伤,接近断奶,十分害怕人类,非常容易受惊后误伤自己。第二天便放入野化笼舍,从笼舍的后门离开了。
三.相关报道
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林业》|《森林与人类》
2019 年 8 月 12 日凌晨,河北承德平泉市出现一只形似豹子的野生动物在羊圈中捕食。经过专家认定,这是一只华北豹。
其中,河北华北豹的事由主流媒体引爆,引发全网热潮,绿色时报在所发的综述文章中也援引了猫盟的历史推送文章,向公众科普了华北豹的习性、现状、分布以及保护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