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向广大社会和公众推广“无废”理念,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百事集团(以下简称“百事”)在京联合启动“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百事宣布捐资100万美元用于支持项目开展,项目资金由赠与亚洲负责管理。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杨小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百事亚太地区首席市场营销官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叶莉、百事大中华区集团事务部副总裁张咏清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闫世东主持。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已成为中国固体废物领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百事计划于2020-2023年在中国7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德阳、威海、杭州)约50所学校开展“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项目将通过建立“无废校园”试点和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无废”理念和知识,以学校为平台,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传播“无废”新理念,助力中国“无废城市”建设。
项目内容包含“无废”知识讲座、实践活动,配备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等,推动学生参与“无废”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同时,项目将建设“无废”智慧社区试点,将“无废”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构建全民绿色“无废”生活方式。预计项目直接影响和覆盖学生、居民将达到50万人。
同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宣布正式成立“无废公众教育联盟”。“无废公众教育联盟”以国家有关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的政策和规定为依据,依托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的平台与资源,致力于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界沟通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垃圾管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是该联盟的第一个示范项目,百事亦是该联盟的首批企业成员。
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针对“无废城市”建设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和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分享了国内外“无废城市”建设和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等内容。
百事亚太地区首席市场营销官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叶莉,在圆桌论坛环节介绍了百事在运营方面的环保进展。在饮料包装方面,百事公司成功地降低了饮料瓶的重量,并通过优化零食产品包装的尺寸,达到减少使用薄膜、纸箱,还加强了物流环节的优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叶莉说:“我们的业务和品牌也在开展相应的回收工作。我们工厂的员工已经穿上了回收塑料瓶制作成的工作服,我们还与专业机构合作,以废弃饮料瓶为原料,制作了环保袋时尚单品,而这1个环保袋只要回收7个瓶子就能制成”。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在圆桌对话讨论中谈到:“在‘无废城市’建设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只有各主体责任方负起责任,共同推进‘无废’理念的传播,才能共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徐光理事长讲到,目前全国的“11+5”个城市和地区正按照计划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各试点城市和地区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及立法、重点工程项目和资金财政保障等方面,就建设“无废城市”提出了多种举措,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整体而言2019开局良好。2020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作为5A级环保基金会,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环保公益工作中履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徐光理事长倡导大家:让我们携手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多方参与多元共治,促进无废家庭、无废社区、无废饭店、无废景区等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