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项目 > 环境法治建设 > 中国环境法治公益平台项目 > 项目动态
聚焦多元共治:共探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之路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黄山九龙峰脚下却涌动着一股温暖的环保力量,一场聚焦多元共治的环保社会组织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研讨会在这里刚刚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黄山市黄山区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不仅汇聚了来自政府、环保社会组织、学术界和国际机构的50余名代表,更是一次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协同的深度对话,传递着关于美好绿色未来的无限希望。
  
会议现场
  12月3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王振刚副秘书长在会上表示,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两者协同,是保护生活家园的义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担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两者协同推进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环保社会组织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成为时代需要的必答题,基金会联合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要为大家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通过交流分享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研讨协同方面的认识、问题、思考和实践。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王振刚副秘书长致辞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韩军展示了黄山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显著成效,重点突出了黄山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中的成就。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韩军致辞
  黄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亮强调了黄山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中的创新举措,以及政府在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参与中的作用。他提到,黄山区将继续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与环保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环境保护项目。
  
黄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亮致辞   
  黄山市黄山区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周翔主任介绍了绿满江淮在推动环保事业中的实践和成效,特别是在宏村大同社区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中的工作,还分享了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黄山绿满江淮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周翔致辞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围绕“昆蒙框架”中生多与气变协同要求及中国的实施举措、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挑战、机遇与策略、国家公园立法中的公众服务和社区发展问题、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多元责任相关方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在政府、学术、环保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实践与思考等主题进行分享与讨论。
  
  专家分享
  除此之外,研讨会还围绕环保社会组织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有来自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环保社会组织代表,由专家学者进行引导,使环保社会组织进一步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的协同行动思路,共创解决方案,提升了环保社会组织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能力。
  
  专家与环保社会组织共创解决方案
  12月4日,与会代表对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和大同社区保护地进行考察。实地考察环节中,与会代表切实了解了气候变化对于社区居民生活与生计的影响,并探索改善居民生计和保护生态的双赢途径。该活动不仅支持了环保组织对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议题的深度学习,还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行动框架和创新性案例。我们相信此次实地考察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

  参会人员实地考察合影
  此次研讨会通过分享交流、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不仅让参与者对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的实际情况,为多元责任相关方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促进了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尤其启发环保社会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议题上进行更多可持续创新和解决方案的探索。基于此次研讨会的相关成果,我们将形成环保社会组织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的观察报告,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