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凝聚社会力量、提升行动效能至关重要。近日,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天气网、新华网联合发起的“碳路未来-2024气候行动典型案例” 征集活动结果正式揭晓。经过评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申报的“聚焦气候变化,切实提升环保社会组织法律工作能力——环保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基金”项目,成功入选“气候行动公益项目”类别典型案例。此次入选“碳路未来-2024气候行动典型案例”,是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环境法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
(主办方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代表颁发入选案例证书)
“2024气候行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总结和推广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优秀实践与创新模式,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搭建国家级交流展示平台。本次征集最终从众多申报案例中遴选出9大类41个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案例。入选案例涵盖了当前中国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绿色金融、气候行动公益项目、循环经济等多领域气候行动的前沿探索和突出成效。
7月30日,在中国天气网、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中国天气碳中和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承办的“2025气候行动生态伙伴大会”上,案例正式发布。大会汇聚了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及媒体代表近80人。中国天气全媒体运营中心主任刘慧秋在介绍入选案例时表示,这些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展现了各机构在气候行动中的责任担当。

我会“环保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基金”项目,精准聚焦于提升环保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法律专业能力和行动效能。项目深刻认识到,环保社会组织是连接公众、推动政策完善、监督环境法治实施、开展气候教育与倡导的重要桥梁。然而,其在运用法律武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参与环境治理方面,往往面临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瓶颈。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系统性地为环保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法律培训、实践支持和交流与合作平台。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并非直接实施某个具体的减排或适应项目,而是致力于“授人以渔”,通过提升环保社会组织的法律工作能力这一关键杠杆,增强其在国家气候治理体系中的专业参与度和行动有效性,从而更广泛、更深入地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气候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落实,为解决气候问题奠定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法治保障。
展望未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继续携手各方伙伴,依托“环保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基金”等项目平台,持续赋能环保社会组织,提升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议题中的专业能力和行动力。我们相信,一支专业、活跃、有韧性的环保社会力量,是推动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让我们共同行动,为守护地球家园、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