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环境法治建设,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国环境法研究(ELI)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开展的环境法律能力提升项目(二期)第二期培训活动于12月4-6日举办并圆满结束。
来自全国各省市、直辖区、自治区的90多名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环保民间组织人员、环境律师、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生态损害鉴定专业人士等参加了本次培训。
第二期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在12月4日的培训活动开班仪式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徐光秘书长谈到,随着《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修改,“环境公益诉讼”逐渐走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主渠道,威力初显,在推动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解决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环境法律能力提升项目应运而生。环境法律能力提升项目,是在美国环境法研究所的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高校共同开展的一个公益培训项目。2018年上半年期间,与天津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了5期培训,250多名学员接受了培训。通过学员反馈来看,培训效果良好,满足了学员对培训课程教学和诉讼实务的期待,甚至超出了学员的预期。2018年下半年,我们又推出了环境法律能力提升项目(二期),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3期培训,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培训,已经200余名学员接受了培训。项目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切实提升了与中国环境法律工作密切相关的一线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每期培训将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生态环境部、美国环境法研究所(ELI)及高校的专家。我们希望通过环境法律能力提升培训活动,让法律工具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竺效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汪劲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古德丹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行政检察处处长徐全兵,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助理审判员叶阳,培训内容围绕《新环保法修改与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诉讼证据的收集与认定》《生态损害赔偿磋商与行政处罚及相关衔接》《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检察公益诉讼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发展》六个主题内容进行授课。
授课老师正在上课
培训学员正在认真听讲
12月6日下午的结业仪式上,山东环保基金会孙保华和河南南阳市人民检察院高歌代表全体学员发表了结业感言。代表学员们对主办方表示了感谢,他们表示这次培训内容很全面,从不同角度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阐释,无论是检察员、法官还是NGO人员,都能从授课内容学习到针对性的实务内容,特别是案例分析对实际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培训过程中也和涉及环境法律各个行业领域的人员进行了沟通了解,提高了学员们对环境公益诉讼的不同认识,希望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