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创始人专栏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曲格平名誉理事长在国合会成立20周年主题论坛上的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20年前,中国建立了国合会,今天很高兴与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一起回顾20年来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政府批准设立国合会,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与组织积极协助,显示了支持中国继续改革开放,支持中国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和期待。国合会作为聚集中外杰出人士的决策咨询平台,参与了中国20年环境与发展的整个进程,见证了中国快速成长带来的重要机遇和巨大挑战。

  20年来,中国继续进行了80年代开始的经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进程,持续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同时,中国热忱接受了国际社会共同倡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战略,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此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转型,逐步实现新型绿色经济发展和新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当前,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滞后所产生的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所造成的社会矛盾不断积累,资源消耗与环境“赤字”增加所形成的环境问题仍在加重并正在转化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向我们展现了可能出现的不同发展路径和不同发展前景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环境问题国际化,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变,环境问题越来越牵涉到国际经济、社会、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 

  在这种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坚定实行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积极调整好各种经济、社会利益关系,努力化解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和冲突,才能为中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动力,也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可以说,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既是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最大机遇,也是其根本性的挑战。

  从环境领域本身而言,我们面临着严峻形势。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以为实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结构转型缓慢所带来的挑战。从“九五”以来中央政府就开始提出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和规划,但由于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增长期,重化工业经过超速发展并逐步达到发展的高峰期,靠投资、拼资源的粗放发展方式并未改变,经济结构转型也十分缓慢,有时甚至出现倒退,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仍然很高,环境压力相应处于急速增长期,环境保护逆势而上,不进则退。“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也表明,节能减排的指标可能实现,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约束加大和环境总体恶化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最终要消耗多少土地、能源、水和其他各种环境资源,以什么方式消耗和排放,这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成为最为迫切的事。

  二是经济体制和公共管理体制滞后、脱节所带来的挑战。经济改革和公共管理改革举步维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政府的法治理念和公共服务理念尚未有效确立,加之长期实施的以GDP增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和考核体制和以增值税为核心的财税体制,各级地方政府“经营地方”、“经营城市”等各种企业化管理倾向仍然十分严重,过度追求增投资、上项目,追求以投资和各种资源、能源投入拉动地方产值和税收的快速增长,忽视各种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忽视了环境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即使很多打着“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等旗号的政府行动,主要目的也是为市场经营活动搭台唱戏。从当前来看,只有进一步加强经济改革和公共管理改革,依法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才能为改变政府环境管理基础薄弱、政策手段软弱无力的局面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在强调政府发挥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和公众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广泛参与的新模式、新机制,才能改变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三是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文化失衡,“金钱”、“物质”至上的社会观念和消费文化过度泛滥所带来的挑战。追求社会财富和物质消费是人类的合理诉求,是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意,但物质与精神、市场与道德保持平衡,经济增长才不至于失去社会制约,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各种问题。当前,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丧失,新型社会道德文化包括新型生态道德文化的缺位,已经不断冲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和环境底线。如果“金钱”、“物质”至上的社会观念和消费文化在缺少道德文化的制约下继续泛滥,以“金钱”、“物质”为社会成就的唯一尺度,甚至各种政府机构也以“金钱”、“物质”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压迫自然和破坏环境的社会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约束。当前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文化建设热潮,我们期待这项建设带来新的文化面貌和精神面貌。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仍然主要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当的政府决策和管理不善的结果。对此,必须实施更加富有远见的积极的政策和措施。虽然我们过去的环境政策从最初的三大政策和八项制度开始,提升了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国家环境管理理念有了很大转变,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比过去要复杂得多,涉及的领域也要宽广得多,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仍在经济发展领域正确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根本转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吸纳世界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来应对挑战。

  环发问题的复杂性,也对国合会这样一个重要的机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希望国合会继续发挥它在环境与发展政策、咨询和建议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前我曾经说过:国合会是一个窗口,为国际社会开展环境合作树立了一个典范,而在目前来说,这个窗口所开放的领域要更加广泛;国合会也是一条纽带,把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起来,把政府和社会联系起来,把政府部门之间联系起来。不仅能将各方联系起来,还要更加紧密的将各方的力量聚集到一起,为中国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国合会还是一个平台,为中外专家就环境和发展问题公开、坦诚地交流意见创造了条件。现在这个平台不仅要成为中外专家研究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平台,更要成为各国在促进国家间环发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政府已经正式批准成立第五届国合会,这就是对国合会继续存在下去的最好回答。预祝国合会越办越好,取得更多的成果,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