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科普日:厚植科学精神 培育“无废”生力军 —“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正式启动 2023-09-18  
 
  
9月17日,“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正式启动
  为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科技与科普 “同等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科学素质,培育生态文化,落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部署,推动“无废城市”纵深建设,在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生态环境部直属机关团委指导下,我会联合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共同发起的“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系列活动,于9月17日全国科普日正式启动。本系列活动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资助开展。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温雪峰、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调研员吴丰成、生态环境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李茜、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付瑜、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固体废物管理技术部主任林军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乔琦共同按下了启动键,拉开了此次2023年“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的序幕,来自北京市东城区九十六中的30余名学生,同线上全国青少年一起,走进中国环境科学院,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科普课堂。
   
  “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多方联合  厚植科学精神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组织多领域的专家深入校园一线开展科普讲座,赋能青少年科技梦想。
  “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开展8场科普进校园活动,让科学家讲科普,以科普宣传资料、科普主题讲座、科普互动实践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培植青少年的科学精神。
  “青少年群体肩负着推动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促进青少年群体理解、参与科技创新,全面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是科普工作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温雪峰认为,科普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枯燥的问题变成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在谈笑间讲出了趣味、学到了原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创新的动力。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温雪峰致辞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普及成为汇聚环保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处四级调研员吴丰成表示,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把科普工作作为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推进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逐渐形成了全媒体、全手段、全内容、全方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体系。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处四级调研员吴丰成致辞
  “广泛募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宗旨,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介绍,基金会积极投身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组织群众性科普的实施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之中。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致辞
  “希望通过系列科普活动,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绿色的种子、科学的种子、创新的种子”,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付瑜表示,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立权威、专业、知名科普作家队伍,激发科学家创作活力,推动“大家与小书”;持续打造“科普会客厅”“科普少年行”“科普创作营”等品牌活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开展科普宣传,助力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与行动自觉,推动从知识普及向价值引领和能力养成迈进。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付瑜致辞
  倡导“无废”  共谱美丽中国
  2010年前后,全国多个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困境,针对固体废物污染,政府部门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以来,国家选择了113个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动员多方参与。温雪峰表示,“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倡导青少年做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无废学校”的参与者,把无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希望通过科普进校园,能够激发大家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兴趣,在未来生活工作中,以兴趣驱动解决固体废物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做出很多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站出来,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环境。”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乔琦认为,此次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宣传“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传播“无废理念”,厚植“无废文化”。用教育普及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关心“无废城市”建设、践行“无废理念”、投身“无废城市”建设的热情和行动力,有助于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良好局面。
  大手牵小手  护航梦想之路  
  为配合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向广大社会和公众推广“无废”理念,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启动了无废公众教育项目。以学校为平台,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传播“无废”新理念。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刘春龙秘书长说,今天的活动正是基金会长期工作的有力延伸,希望通过“无废进校园”活动,能够将环保知识和实践带给更多的青少年,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年轻人积极参与和关心环境的态度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在“科普少年行 无废进校园”生态环境科普启动当天的首场活动上,老师们通过讲解与实践相结合,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固废理念通俗易懂,在好奇与感叹声中,同学们学到了原理、产生了兴趣。
  
  同学们参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同学们参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什么是无废城市?建设无废城市,我们能做什么。带着问题,乔琦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科普日的第一课《身边的无废城市》,教导大家在学习中、生活里如何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做小小环保卫士。在实践课堂上,同学们感受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旅行,在北京市东城区九十六中李梦菲老师和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第六分社副社长田怡的带领下,同学们随着小餐盒的脚步,了解了餐盒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纷纷表示要做践行无废理念的小主力军。
   
  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乔琦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科普日的第一课《身边的无废城市》
 
   
  北京市东城区九十六中李梦菲老师(上图)和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第六分社副社长田怡为同学们带来“无废”科普实践课
  “做无废少年,让我的城市更清洁”“好好学本领,长大建设无废城市”“发明一种新技术,可以把所有垃圾变成资源”……在“一句话征集”活动中,同学们留下了对未来和对自己的期许。
  
  在科普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动手参与实践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生态环境部直属机关团委,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科普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全网覆盖超502.3万人次,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环境出版集团视频号等13个平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