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为了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6月14日,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向中华环保基金会捐赠10万元,用于支持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大叶速生槐产业基地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目前全国土地沙化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占80%。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以上,相当于13个河北省或近于内蒙、新疆两个自治区国土总面积,远远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加快全国荒漠化治理进程,从根本上改变荒漠化生态系统,需要在选择抗旱、耐寒品种和抗旱造林技术上有新突破。
大叶速生槐,是由韩国引入的饲料新品种,为豆料乔木,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根有根瘤,有固氮改良土壤的作用。大叶速生槐具有生长快、分蘖能力强、茎叶营养价值高、栽植简便、抗旱耐寒等特点,是集畜牧饲料、防风固沙、速生造林、改良土壤于一体的优良高效树种。
富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诸多林业重点工程所在地。富县大叶速生槐产业基地项目,通过育苗繁殖、推广种植,对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土地荒漠化、优化森林生态结构、提高各类荒山、坡地经济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对环境经济问题十分关注,他认为要一定提高GDP的质量,GDP的增长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他创立扶贫基金,开办保姆学校,通过行动改变着这个社会。这次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10万元,支持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再次表现出一名老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对贫困老区的爱心。我会副秘书长徐光向茅老介绍了基金会情况,并表示一定要用好这笔捐款,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实现茅老的捐赠意愿。

徐光副秘书长(左二)向茅于轼先生(左三)颁发捐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