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算算我们离有机饭菜有多远 2009-10-15  
 
作者:时报记者 向红英 来源:青年时报
  时报讯 有机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公众视野,关于它的议论,围绕着价格这一恒久话题展开。

  昨天,自然之源有机专卖店老板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每天的早、晚餐选用有机食品,每月的支出大概为1500元。

  然而,这些代表着纯天然、不含添加剂和农药的健康食品,销量却小得惊人。

  有机产品滞销

  5月29日的西城广场异常热闹,“伊利QQ星挑战小勇士”的地面选拔活动在这里举行。

  活动开始不足半小时,报名台前就排起了长队。父母们的爽快也许是出自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期许,然而,不少父母则是真的对QQ星儿童奶外包装上的“有机奶源”产生了兴趣。

  不可否认,“有机”从来没有如此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记者走访杭州本土最大的超市世纪联华时发现,除了绿叶牌有机蔬菜,还看到了包括伊利金典有机奶、蒙牛特仑苏有机奶在内的多种有机食品。

  然而,这些代表着纯天然、不含添加剂和农药的健康食品,销量却小得惊人。在世纪联华大关店里,摆在显眼位置的蒙牛和伊利有机奶,最近的生产批号分别是二月份和三月份,而同台竞争的普通常温奶,生产批号则多在5月之后。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杭州大厦华浙店的有机蔬菜专柜,据报道称,该专柜70%以上的有机蔬菜,都在上柜48小时之后扔进了垃圾桶。

  这是个销售渠道问题

  无论是业界还是媒体,不约而同地把有机产品滞销的原因归结在高价上。

  “杭州大厦的有机蔬菜损耗太大,根本原因不在于价格,而是管理问题。”杭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机店老板认为,面对一家开在商厦里的有机店,消费者绝对不会为了一个青椒专门开车过来买。

  上述人士认为,70%的损耗对有机店来说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经销商敢做出这种投资,“我为他捏了一把汗”。

  事实上,并非每个有机店都像杭州大厦里的有机专柜一样,因生意冷清而大把扔菜。短短6个月内开了两家有机店(自然之源)的王先生,虽然不太乐意透露目前的营业数字。但他告诉记者,目前已发展了300多名会员,销量“还算正常”。

  在自然之源南肖埠店里,汇集了300多种有机产品,其中生鲜蔬菜水果为30种,其他多为深加工产品。

  “我们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货,不可能产生那么大的损耗。”昨天下午不到3点,自然之源的冷藏柜里,绿色蔬菜就已经卖光了。王先生说,近期计划在城东、城西、城中各开一家有机店。

  一笔有趣的账

  按照国际惯例,有机蔬菜要比普通蔬菜贵3-15倍。

  而王先生说,并不是所有的有机产品都触及了这个价格上限,例如,在他的店里,一款产自山西的有机苹果售价仅是同档普通苹果的1.5倍,甚至低于这一惯例的下限;产自澳洲的某品牌婴儿奶粉(900g),售价为258元,与同档次的贝因美奶粉相比,贵60元左右。如果碰上促销,一袋6个装西红柿仅卖6元钱。

  “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早、晚餐采用有机产品,月支出大概为1500元。”王先生的这笔账中,晚餐是三素一荤的标准,素菜每份造价为5元,荤菜为20元;早餐则相对简单,以牛奶或有机面条为原料,价格在10元左右;此外加上有机油和有机米的消耗。

  对此,人们普遍认为,对中产阶级而言,一家三口每月支出1500元享受有机生活确实不会构成负担;但对普通白领来说,还是显得贵了点。

  “我们的客人有两个特征,一是有一定经济基础,二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王先生说,要想把更多的白领客户吸引过来,根源的问题还是要建立诚信体系,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为有机花钱。

  ■相关

  杭州有机店名录

  名称:杭州新生态有机生活馆

  服务:各种有机食品市区送货上门,有机餐预约,有机爱好者交流聚会

  地址:天竺路56号

  名称:杭州大厦华浙店城市超市

  服务:出售各种有机蔬菜

  地址:华浙广场杭州大厦5楼

  名称:自然之源(两家门店)

  服务:出售各种有机食品,60%是进口

  地址:太平门直街238号、南星桥春江花月小区门口

  名称:世纪联华庆春总店(部分分店亦有售)

  服务:出售绿叶牌有机蔬菜,及数款有机牛奶

  地址:庆春路86号

  ■专家访谈

  “有机食品不是富人和贵族的专利。”为了给有机产品正名,全国高健委有机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新生态有机生活馆主人胡删,在位于灵隐天竺路的生活馆里向记者足足讲了4小时。

  高价是怎么出来的?

  业界普遍认为,有机食品滞销的一大原因是价格过高。

  在世纪联华门店销售的伊利金典有机奶、蒙牛特仑苏有机奶,每箱(12盒,不零卖)售价为66元,每小盒售价为5.5元,比普通常温奶高出3.5-4.0元。有机蔬菜的价格更是比普通蔬菜高出3-15倍,例如,杭州大厦华浙店的有机蔬菜中,卷心菜每公斤售价达30元。

  是什么造就了所谓的“贵族价”?2005年出台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有机生产基地不仅要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还应具备设置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对硬件的要求特别高。

  事实上,这些硬件条件必须得到认证机构的审核。记者从某认证机构获悉,一家生产未加工初级农产品的农场,通过有机认证除了缴纳固定费用0.5万元外,每一种产品还需缴纳认证费用0.6万元;一家人工养殖水产品的养殖场,通过有机认证,需要缴纳0.5万元固定费和1.2万元认证费。

  胡删介绍,有机产品价格高还有时间成本的因素,在不使用化肥、激素的情况下,无论是农作物还是畜禽,生长周期都延长了3倍以上,没有28天成熟的鸡,也不可能有3个月出栏的猪。

  同时,消费者却相对偏少,导致有机产品的损耗过大,这一矛盾也推高了有机产品价格。

  为什么要吃有机食品?

  一些有机产品经销商为了迅速打入上层消费市场,趁机偷换概念,给有机套上一顶“贵族”的帽子。

  谈到这一点,胡删愤愤不平:“有机食品绝不是富人的专利。”

  胡删解释,有机食品的管理标准中,从来没有48小时的概念,在冷藏环境下,生鲜蔬菜储存72小时并不影响品质。

  “花稍微多一点的钱,可以吃得更健康,减少生病几率和医药的花费,还能保护环境。”胡删对有机产业的艰辛深有体会,因此不管在任何场合,她都拿出传教士才有的执着推广有机产品。

  她说,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每年消费1公斤有机米,将有470万亩良田不用再使用农药化肥;如果每人每年少用1公斤洗涤剂,将减少140万吨石化污染。这1公斤米和1公斤洗涤剂还将产生令人吃惊的蝴蝶效应,因为化肥、农药、石化制剂企业的减少,将直接节约大量的水、电、煤……

  胡删特别希望有更多的80后和90后选择有机食品,因为年轻人还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任务,饮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身体质量。

  有机产业如何突围?

  胡删对有机产业面临的困境却能直捣症结。她说,除了价格问题,有机产业还面临着几大考验:一是推广有机生活方式的广告费用,高昂到单个企业无法承担;二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做到即时分辨有机产品的优劣,消费者缺乏信任;三是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很少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最近,胡删频繁地在全国500强企业间穿梭,并一次次站上讲台,告诉白领阶层什么是有机生活。她认为只有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产生了信赖,才会舍得花钱,上述行业困境才会得到解决。

  “如果有一天有机人都发财了,这个世界一定美好得多。”胡删说,国内每10个开有机店的人,最终会有9个人坚持不住、成为“烈士”。也许是望而却步,除部分超市门店的专柜,杭州的有机专卖店数量仍停留在个位数,不足5家,而有机餐馆到目前还是个空白。

  胡删有个梦想,就是组建联合国环境处在中国的有机环保教育基地,这一设想已经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支持。